您当前的位置:寻根动态
侨联的创建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1/2/24 10:44:42
  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侨联是伴随着华侨回国参加革命和建设的步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尽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侨联组织的名称、性质和任务不尽相同,但它们对祖国的进步事业都普经发挥地积极的作用。
    早在民主革命初期,许多爱国华侨怀抱振兴中华的壮志,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彪炳中国民主革命史册的辛亥革命就是先在华侨当中酝酿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第一批成员及其最早的赞助人,就是华侨。华侨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加我国的民主革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1912年2月,清皇退位,民国初创,归国华侨即在上海酝酿成立归侨组织。他们推举吴世荣等赴南京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面商。在孙中山先生的赞许下,我国第一个侨联组织—“华侨联合会”在上海宣告成立。该会章程规定,“华侨联合会”的宗旨是“联合国外华侨共同一致协助祖国政治经济外交之活动”。该会成立后,在团结海外侨胞襄助革命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26年1月,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彭泽民等华侨代表的提议,大会决定赞助归侨成立组织。6月24日,在革命策源地广州,又成立了“华侨协会”。该会曾大力支持了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侨群情激愤,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他们踊跃捐输,一批批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许多人跋山涉水,冲破封锁,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为团结这些华侨青年,并通过他们联系海外侨胞共同抗日,1940年9月,“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成立。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先后易名为“中国延安华侨联合会”、“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在枪林弹雨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侨联和解放区侨联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升起后,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华侨爱国人士和华侨青年与日俱增。于是,在我国首都北京,首先成立了归国华侨联谊会筹委会,开展宣传、联络和接待工作。厦门、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归侨联谊组织。到全国侨联成立前,全国各地的侨联组织已发展到七、八十个。分散的,地方性的侨联组织已不能适应全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侨联组织便提到议事日程。
    1956年10月,在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主持下,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宣告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全国侨联的成立,标志着全国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建没祖国的大联合、大团结。此后,全国十四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也先后成立省级侨联。各级侨联热心辅导华侨回国投资和华侨学生回国升学,鼓励和支持侨胞兴办文教等公益福利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全国各级侨联组织都得到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竭诚为归侨、侨眷服务,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鼓励归侨、侨眷与海外亲友进行广泛的联系,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